Contact Us

Address: No. 422 South Siming Road, Siming District, Xiamen, Fujian

Email: xmdxgjzx@xmu.edu.cn

Phone: 0592-2187552

Fax: 0592-2189065

Academic News

Home >> News&Events >> Academic News >> Content

科举文献研究报告研讨会侧记

2009-11-03 张仕婧 Clicks:[]

2009年11月3日上午,“科举文献研究报告研讨会”在我院会议室召开。会议的主体部分为日本东北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三浦秀一教授作题为“再谈策论的魅力:《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会试录》试补”的报告。潘懋元教授、刘海峰教授、张亚群教授、郑若玲教授、我校外文学院吴光辉副教授、鲁东大学陈长文副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常务副主编陈山榜编审、闽江学院毛晓阳副教授、日本东北大学大野博士和另一位日本学者,以及多名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研讨会。
在刘院长简短的开场白后,进入研讨会的主体部分。三浦教授的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明代会试录刻本的增本。第二部分从源自举业书和个人文集的辑佚讨论了明代策论的辑佚。接着,从策题和论题两方面展示了策论的魅力以及其在科举研究中的潜在价值。三浦教授结合自己的另一篇论文《明代科举“程论”管窥》,依据“《圣制》出题”的史料,揭示了元明科举的连续性和王学对科举的渗透。同时通过《明代会试论题一览表》,我们又可以发现科举中的重复出题现象和考生答案中折射出来的自我否定、自我超脱的价值取向。结语部分则表达了对《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会试录》的期待。
在提问环节,三浦教授就“科举中策论的重复出题现象是偶然还是必然”、“明代前后期策论出题的变化”、“朱子学走向王学在科举中是如何体现的”以及“明清策论题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接下来的讨论环节大家纷纷踊跃发言。大家对报告中丰富的史料、细致的考证表达了由衷的钦佩和浓厚的兴趣。潘先生认为,三浦先生在研究中所采用历史研究方法是很值得大家学习的,告诉我们应如何查找资料、鉴别史料。而日本学界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成熟的制度环境又为史料的挖掘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同时,潘先生还指出,虽然科举已经废止,但不能武断地将科举盖棺论定,还应做理性、全面的分析,使科举学在当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毛晓阳教授、陈长文教授和吴光辉教授等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国学热”、明末社会型态的转变等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研讨会的最后,刘海峰教授作了总结。他说,跨学科研究是科举学的一大特征。许多学者从历史学、教育学、政治学、哲学、文学的角度研究科举。日本研究科举的学者,以东洋史学界和中国文学史学界为多。胡适曾说:“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三浦先生是中国思想史和心性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今天三浦教授的报告不仅散发出策论的魅力,更体现了三浦先生治学的魅力。报告论从史出,从思想史的视角重新审视明末科举的价值,窥探明代思想的变化,使得科举研究又具有了思想史的深度与高度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教育文献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史料的发现、整理与阐释也可以给我们的学术研究带来新的契机,这也许是此次研讨会带给大家的最大收获。
(董卉 供稿)

Previous:栖霞胜境,随园盛会――刘海峰教授与7名博士生参加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教育学)
Next:第六届二岸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