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陈武元教授在院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关于《如何做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史秋衡副院长主持,王洪才教授、范怡红教授、吴薇助理教授以及我院硕博士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报告以商界、政界、学界的现象所引发的思考(在商界成功需要市场,在政界成功需要官场,而在学界获得认可则离不开学术圈)为开场白,以“天才与柱子”的小故事引发大家的思考:做学术的工具与学术成就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从事学术工作?
接着,陈武元教授就比较教育研究的作用、类型、方法、具体案例向大家做了详尽而深入的说明。他指出比较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是重要的研究方法,我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国家,通过比较教育研究,可更好地确立发展目标,避免走弯路;他从自身长期从事比较教育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的经验出发,提出国内现有的比较教育研究可分为三种类型:1.国别资料介绍型,这类研究所起的作用类似于“化验师”;2.经验启示型,所起的作用类似于“资历不深的医生”;3.理论研究型,即提出具有普适价值的理论成果,所起的作用类似于“资深医师”。第一类研究重要但数量不多,精品较少;第二类研究数量多,但结论是否能适用于我国国情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说明我国比较教育研究水平仍然较低;第三类研究成果则很少。这种局面的形成也和当前我国的科研评价体制存在深层关联。
陈武元教授针对这三种比较教育研究成果,例举了有代表性的具体案例向大家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他提出要做好比较教育研究,离不开三点:一是自身素质的养成,二是问题意识的提升,三是研究方法的个性化。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本场学术报告既是陈武元教授长期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的心得体会,也是他不断反思总结得出的理性审思。这场报告开阔了我院师生的研究视野,是一场非常具有启迪意义的学术报告。
供稿人 陈浩 黄兰芳
|
|
|
|
Previous:我院部分师生参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当代性别理论发展”学术研讨会
Next:潘懋元教授等赴上海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