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3号上午,我院2008级博士生刘希伟在院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历史上的“高考移民”――清代科举冒籍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史秋衡副院长主持,刘海峰院长、覃红霞副教授以及我院30余名硕博士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刘希伟博士生首先为大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清代之前的科举冒籍现象,然后重点介绍了清代科举制中的分区定额与原额应试原则、寄籍应试之法,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典型的史料深入浅出地解说了清代科举冒籍的一般类别与特殊类别,科举冒籍的缘由及其社会影响,以及清代政府针对冒籍应试问题所采取的诸种治理机制。同时,他将“科举冒籍”与当今的“高考移民”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高考关乎教育公平,而高考移民现象违背了公平的原则,维护公平的高考秩序是对众多考生权利的一种保障。这也正是刘希伟此项研究的现实意义。
刘希伟博士生的报告涵盖古今、资料翔实,且图文并茂,其间不乏幽默、风趣之语,可以说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报告。在场不少同学对报告内容表现出强烈兴趣,并就清代科举冒籍问题与刘希伟博士生进行了交流。
最后,刘海峰老师高屋建瓴地指出,清代科举冒籍问题与当今高考移民问题之间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对之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更为广阔的视野认识高考移民问题,同时对于当今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的解决也可以提供一种有益的历史观照。
供稿人:周文虹 黄兰芳
|
|
|
|
Previous:刘海峰教授出席“第七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Next:乔连全助理教授出席“学生事务管理:应对全球化和提高质量的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