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颁发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决定》,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此次评奖共有830项成果获奖,包括一等奖45项,二等奖250项,三等奖518项,成果普及奖17项。其中教育学一等奖4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6项。
厦门大学共有16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我院潘懋元教授的著作《现代高等教育思想的演变――从20世纪至21世纪初期》和刘海峰教授的著作《中国科举文化》等2部著作获得一等奖,囊括了我校所获得的全部一等奖,而且潘懋元教授是我校唯一一位连续六届均有成果获奖的教师,为学校争得了很大的荣誉。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本届教育学一等奖的4项成果中,我院占2项,是获得教育学一等奖最多的单位,盛况空前。而且,潘懋元教授的获奖成果排在教育学一等奖的第一位,刘海峰教授是全国蝉联获得一等奖的三位学者中的一位。
潘懋元教授主编的《现代高等教育思想的演变:从20世纪至21世纪初期》一书,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08年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2.5万字,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多维度的展开,按照一定的逻辑联系,选取了相互衔接的五个专题进行研究,它们是:一、20世纪高等教育思想回眸;二、20世纪西方教育流派及其高等教育思想;三、21世纪初的高等教育思想;四、21世纪初高等教育思想的影响与高等教育发展实践的趋势;五、中国高等教育的选择与回应。
刘海峰教授的个人专著《中国科举文化》,是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的成果,2010年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系作者近30年科举研究集大成的著作。全书共48万字,分为科举制百年祭、科举制的兴起、科举教育的得失、科举文化的影响、科举学的形成等五个部分,反应出作者为科举制平反、还原历史真相的学术观点。书中对科举教育的利弊得失、科举与书院教育的关系、科举的自学考试性质、智力测验性质、学位考试性质、科举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作了专题研究,力求发掘出科举学的文化底蕴。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每3年评选一次,是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奖项。由于国内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国家级大奖尚未设立,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奖项,在目前各类重要评估中被视同为与理工科国家三大奖相当的奖项。
(教育研究院)
|
|
|
|
Previous:我院博士生范哗作关于“乡、会试筵宴与传胪谢恩”的学术报告
Next: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教授来厦门大学作南强学术讲座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