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至28日,第六届中日高等教育论坛在日本京都的同志社大学召开。中日高等教育论坛是中日高等教育理论界的高层次、高水平学术盛会。出席本次会议的中方代表共有20名,他们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大学等18所高校,我院王洪才教授代表厦门大学参加此次学术会议。此次交流活动倍受日本学术界重视,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广岛大学、一桥大学、放送大学、立命馆大学等多所大学以及文部科学省、大学评价学位授予机构都有派代表参加,其中有不少教授更是连续参加了六届。本次论坛一共分为四个单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间紧凑。
第一单元是27日上午,论坛隆重开幕,首先是同志社大学校长、金子元久会长以及张应强理事长等致辞,接下来分别是两位会长做报告,会议由中方秘书长陈廷柱和日方高教学会前事务局长小林雅之主持。
第二单元是27日下午主题为“国际化”的交流会,会议由广岛大学丸山文裕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雷庆教授主持。本单元一共有四场报告,其中我院王洪才教授作题目为“全球化与中国大学模式问题”的报告,他提出通过建立缓冲机制实现大学制度调整的意见受到大家的重视,讨论气氛热烈。此外,日本文部科学省代表作题目为“支撑世界顶尖研究大学中国研究生的流动性:基于工学领域的实证研究”的报告引起中方代表的关注,本研究发现清华大学是世界上向工程类博士研究生输出本科毕业生最多的大学,排在前几位的还有中国科技大学等。
第三单元是28日上午主题为“管理运营与国际化”的交流会,会议由武汉大学程斯辉教授与名古屋大学的米泽彰纯副教授主持,本单元一共有六场报告,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毛亚庆教授做题为“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变化的知识解读”的报告、立命馆大学的刘庆红副教授做题为“大学社会责任的研究”的报告、南京师范大学的胡建华教授做题为“中国大学学院设置现状分析”的报告、大阪薰英女子短期大学和大学评价学位授予机构代表合作做题为“国际通用JCIRP评价指标的开发”的报告、华中师大的董泽芳教授做题为“全球化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困境与出路”的报告以及东京大学刘文君高级研究员做题为“作为IR研究工具的学生调查分析――日中美比较”的报告。
第四单元是28日上午主题为“大学教育”的交流会,会议由名古屋大学夏目达也教授和大连理工大学迟景明教授主持,本单元一共有四场报告,主要有:上海外国语大学窦心浩副教授做题为“中国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杨颉研究员做的“上海交通大学工程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基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反馈”的报告、有本章教授及广岛大学大膳司教授做的题为“日本大学教师教育活动中的意识和行动――亚洲7国比较研究”的报告、沈阳师大的康翠萍教授做题为“大学科教融合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报告。
28日中午举行了论坛闭幕式,由日方的山田礼子教授和中方的赵俊芳教授主持,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黄福涛教授做总结,然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应强教授、日本高等教育学会会长金子元久教授先后致辞,双方高度评价了中日高等教育论坛在促进中日高等教育学界的联系与合作方面做出的贡献,高度评价了本届论坛的学术成果学术水平和组织工作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拟会后进行讨论决定。
此次论坛上,王洪才教授与中日高等教育学界的专家学者们就当前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此行交流了思想、加深了理解、增进了感情、促进了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供稿人:江利
|
|
|
|
Previous:黄建如副教授作《交流学习――促进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主旨发言
Next:刘海峰院长、张亚群教授出席“第二届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
【Close】
|